系所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系所中心 > 实验室 > 正文
实验室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12-01 18:18:09 人气:


环境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0年底,主要面向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同时开展创新性实验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等教学研究工作,是学院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单元。中心发挥其支撑本科(实践)教学的作用,整合全院教学资源,凝聚各学科领域特色和优势力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统筹本科生实验教学的计划,挖掘学生应用理论基础知识的潜力,提升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设施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全面保障。

组织架构: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由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和环境学院综合创新实验室组成,下设12间实验室分室,包括水污染控制分室、大气污染控制分室、固废处理处置分室、物理性污染控制分室、环境监测与清洁生产分室、环境化学与综合分室、环境微生物与生态分室、环境工程原理分室等。

目前,中心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验证性及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同时,为满足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验需求,新开设了综合创新实验课程。此外,鉴于我学院特色优势,中心还承担了青岛校区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

创新成果:

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紧密对接社会经济需求,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实验课程体系,创设了一批本科生创新性实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此外,实验教学中心还为本科生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供平台资源和导师指导等方面的支撑。

近三年,本学院学生获得的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励/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项目10项;独立/参与发表SCI论文30余篇。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

水污染控制分室

淦昌苑E楼106号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必修课程,主要包括静置沉淀实验、中和吹脱实验、混凝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实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实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实验、活性污泥综合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和基本流程的理解,而且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正确使用主要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的常规方法,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王新华、赵海霞、张清哲、王曙光等,先修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

固废处理处置分室

淦昌苑E楼103/105号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实验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废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该教学环节采用验证性实验与创新开放性实验相结合,以综合实验为主,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与性质测定、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的固化与资源化、生物质废物热解、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生物质废物好氧堆肥等实验,探索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前沿理论与技术,如污泥基超轻陶粒的制备、农作物秸秆热解制生物炭和燃气、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等相关综合创新实验。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基础原理和仪器设备设计和解决复杂固废污染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岳钦艳、马德方,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


特色实验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系列实验

  (一)新型超轻污泥陶粒的制备

  (二)绿色建筑材料赤泥烧结砖的制备

  (三)危废浸出毒性检测及建筑材料免烧砖的制备

生物质热解实验:海洋与农业废弃物热解制环保材料

农作物秸秆与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


教研成果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项目20余项。

教研成果发表多篇教研论文,并获多项省级、校级教育教学奖励。

支撑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近40项。成果获国家级大学生挑战杯金奖1项和节能减排国家级一等奖2项,节能减排国家级二等奖2项,节能减排国家级三等奖2项,山东省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校级奖多项,国家级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1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依托固废实验室的创新实验,本科生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

                                                        

大气污染控制分室

淦昌苑E楼111/113/115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体系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该教学环节不仅包括旋风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等工程性实验,还遴选了典型大气污染物与粉尘等污染物的物化特性分析,并设计了多个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验过程中,有机融合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安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本实验课程立足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以致用,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李玉江、赵海霞、徐世平等,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学等。


                                                        

                                                        



物理性污染控制分室

淦昌苑E楼201号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的《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是通过实验操作、数据测试、结果分析,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看待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李善评、袁宪正,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综合分室

淦昌苑E楼215/217/219号

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环境化学基础理论课与实验操作的重要衔接。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关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基础实验部分为关于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部分为以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为目标的设计实验。本实验课旨在深化《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并为学生进行初步的独立科研提供基础训练。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殷永泉、高明明等,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环工原理分室

淦昌苑E楼206/208号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环境工程原理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的重要衔接。该教学环节采用实际操作、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主要包括流动现象与雷诺数测定、渗透系数和介质比表面积的测定、模拟湿地流体流动、二氧化碳的吸收解吸、流体流动阻力仿真、填料塔性能仿真等实验,探索环境工程前沿问题,如MVR、RTO、高级氧化等相关综合实验。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原理、设备操作和工程设计基础等初步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石岩、苏继新、许醒、张秋、张清哲等,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

                                                        


环境监测与清洁生产分室

淦昌苑E楼202/2048号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环境监测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重要街接,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该课程立足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污染案例和国家需要,开设“污水水质的检测”、“大气颗粒物成分的解析”、“土壤微污染物的分析检测”等3大部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氨氮的测定、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测定,校园大气质量评估、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环境监测相关技术单元的原理及装备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不同体系检测复杂性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祝凡平、刘春光、崔兆杰、张晓寒、丁程程、胡绍洋等,先修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仪器分析等。

清洁生产实验课程:

清洁生产实验课程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应用的缩影,是清洁生产理论课程联系实践的重要衔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教学环节以清洁生产思想为指导,支撑学生创新实验。采取综合措施,从工艺改革,原材料替代,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设计实验,主要包括环氧氯丙烷的清洁生产、 D-D混剂的精制及定性定量分析、蒸馏产物与Na2CO3的反应及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蒸馏产物与Na2SO3反应及反应产物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等实验,学习环境保护重要前沿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具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使命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高灿柱,牛启桂等,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清洁生产。

环境微生物与生态分室

淦昌苑E楼332/334/336/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配套实验课程。课程包含微生物基础实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以及环境应用微生物实验技术,主要包括粪大肠菌群测定、发光细菌检测有毒物质、PCR技术、DNA电泳检测等。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控制、开发利用微生物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李力、王新华、闫震、郭子彰。先修课程有环境科学导论、分析化学等。


                     


环境生态学实验课程:

环境生态学(工程)实验课程是环境专业课程《环境生态学》的配套实验课程,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物与受人干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土壤比重、容重和总孔隙度的测定、土壤电导、全盐、重金属和有机微污染物的测定、土壤水分、水势和土壤酶的测定、境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生态的影响及机理、境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生态的影响及机理、淡水浮游植物藻细胞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和盐分含量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等相关基础和综合实验。本门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加深对实验现象和背后理论的理解和认知。

本门实验课的教师团队成员有刘春光、吴海明、宋岳、庄林岚、郭子彰、徐晓丽等,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              

环境毒理学分室

淦昌苑E楼215/217/219号

环境毒理学实验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环境毒理学》的课外延伸,是实现环境毒理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桥梁。本课程支持学生自主创新的毒性评价相关实验。毒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涉及个体实验,细胞实验,分子实验,及毒理动力学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小鼠解剖实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酶活的测定、蛋白酶氧化应激的测定、种子发芽、DNA 损伤测定等实验,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开放型实验,为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教学环节与微生物、生物技术和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生态学实验技术及水质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创造潜力。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刘汝涛、牛启桂等,先修课程有环境微生物、环境毒理学。

环境学院综合创新实验室

资源与环保创新分室

淦昌苑E楼354/356号

为适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学院设置资源与环保创新实验分室,以资源循环综合实验讲义为依据,结合实际资源循环再利用工程,开设包括“生物质资源再利用实验”、“重金属回收再利用实验”、“固体废物资源化制成品分析表征”、“膜工艺用于污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强的特点的实验项目,并支撑学院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通过项目式指导,培养学生对资源环保方面的基础原理、设备操作和工程设计基础等初步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资源循环利用相关技术单元的原理及装备的认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团队成员有岳钦艳、王志宁、李倩、王燕、徐世平、马德方等。


                                                        


环科综合创新分室

淦昌苑E楼323号

环境科学综合训练实验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选修课,是在普通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等学科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针对环境领域创新性问题进行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针对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实验的设计;建立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应的科学实验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与展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修复实验、大气颗粒物生物和化学组分检测实验、微生物水处理领域实验、土壤检测与修复实验、海洋微塑料污染检测实验、海水淡化、大气云雾中汞的检测等。本门课程旨在训练学生针对环境科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着重强调研究专业问题的系统性,同时开阔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视野。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有高明明、苏继新、王艳、武艳、牛启桂等,先修课程有普通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





关闭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 Copyright(2019)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官网认证APP

elementnameelementnameelementnameelementnameelement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