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系
闫震
职称:教授
办公室:K5楼136房间
邮箱:yanzhen@email.sdu.edu.cn
电话: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教育经历
科研项目
代表性论文
详细信息

   


闫震,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8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248cc永利集团齐鲁青年学者

联系方式: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48cc永利集团青岛校区248cc永利集团K5楼136房间

Email: yanzhen@email.sdu.edu.cn

研究领域环境微生物;环境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长远战略。聚焦土壤和沉积物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包括二氧化碳固定、产甲烷、甲烷氧化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深入理解介导这些碳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生态生理机制,并利用参与碳循环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二氧化碳与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生物转化技术,为开发高效、可持续的碳中和技术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SME J、Environ. Sci. technol.、ISME ComAppl Environ Microb等期刊发表。

毕业生成果与去向

  每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无论专硕与学硕),毕业时都能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高水平的Sci文章。

姓名 年级 发表文章 毕业去向
宋元旭 2019级学硕 ISME J,Environ Sci:Nano 中国科技大学读博
黄睿 2021级专硕 ISME J,Microb Ecol 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梁艳萍 2022级专硕 Environ.Sci.Technol 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陈惠渟 2020级专硕 ACS ES&T Water,JHM Lett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读博
李雨桐 2020级学硕 ISME Com,ACS ES&T Water 248cc永利集团读博
杜凯峰 2020级专硕 PNAS 陆军防化学院
李思瑗 2021级专硕 ACS ES&T Engg 中国农业银行
吴肖汐 2019级专硕 Biotech Biofuels 山西省水利研究所
穆玉杰 2022级专硕 Appl Environ Microb


工作经历:

2019年9月~今       248cc永利集团   教授

2017年8月~2019年8月 美国密歇根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2014年5月~2017年8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10年10月~2014年4月    日本东京大学    博士学位

2008年9月~2010年9月     北京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08年9月     长春工业大学    学士学位

主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248cc永利集团齐鲁青年学者项目

获得荣誉: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48cc永利集团齐鲁青年学者

山东省优青

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48cc永利集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学术兼职: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杂志学术编辑、青年编委

mLife杂志青年编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杂志青年编委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承担课程:

本科生:《环境微生物学》、《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研究生:《环境生物工程》

2019年入职山大后发表的文章:

1、Yan Z (第一与通讯作者), Du KF, Yan YF, Huang R, Zhu FP, Yuan XZ, Wang SG, Ferry JG. Respiration-driven methanotrophic growth of diverse marine methanogens. PNAS, 2023, 120, 39, e2303179120.

2、Song YX, Huang R, Li L, Du KF, Zhu FP, Song C, Yuan XZ, Wang MY, Wang SG, Zhou SG, Yan Z (通讯作者). Humic acid-dependent respiratory growth of 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 involves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ISME J, 2023, 17:2103-11.

3、Liang YP, Yan YF, Shi LL, Wang MY, Yuan XZ, Wang SG, Ye L, Yan Z (通讯作者). Molecular Basis of Thioredoxin-Dependent Arsenic Transformation in Methanogenic Archaea. Environ. Sci. Technol. 2025, 59, 443−453.

4、Mu YJ, Chen HT, Li JW, Yan Z (通讯作者). Sulfate assimilation regulates antioxidant defense response of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7942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5, 10.1128/aem.00115-25.

5、Li YT, Qu KYA, Yang JM, Wang SG, Yan Z (通讯作者). Anoxygenic photoautotrophy driven by humus and microplastics in a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ISME communications, 2025, ycaf067.

6、Li SY, Luo YX, Chen JZ, Shi ZR, Tang, CY, Zhao YM, Yang JM, Yan Z (通讯作者). Escalating photo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engineered selenium nanoparticles. ACS ES&T Engineering, 2024, 4(3):673-682.

7、Song YX, Duan LF, Du KF, Song C, Zhao S, Yuan XZ, Wang SG, Yan Z (通讯作者). Nano zero-valent iron harms methanogenic archaea by interfering with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methanogene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2021, 8, 3643-3654.

8、Wu XX, Li JW, Xing SF, Chen HT, Song C, Wang SG, Yan Z (通讯作者). Establishment of a resource recycling strategy by optimizing isobutanol production in engineered cyanobacteria using high salinity stress.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2021, 14, 1, 174.

9、Huang R, Tang CY, Zhao YM, Liu LN, Chen JZ, Shi ZR, Yan Z (通讯作者). Unveiling the biochar-respiratory growth of 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 involving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Microbial Ecology, 2023, 86:2970-80.

10、Chen HT, Chen JY, Huang RR, Song C, Wang SG, Yan Z (通讯作者).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ecophysiology of freshwater and marine cyanobacteria under different salinities. ACS ES&T Water, 2023, 3, 9, 2863-2873.

11、Li YT, Gong SC, Song C, Tian HF, Yan Z (通讯作者), Wang SG. Roles of microbial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ion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ACS ES&T Water, 2023, 3, 3, 743-755.

12、Chen HT, Wu XX, Li L, Wang MY, Song C, Wang SG, Yan Z (通讯作者). In vitro and in vivo roles of cyanobacterial carbonic anhydrase as a biomarker for monitoring antibiotic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letters, 2022, 3, 100055.


本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4名,欢迎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加入!